从“鲁黑之变”看晋宁区乡村振兴成效
(资料图片)
2021年,晋宁区启动乡村振兴工作,紧紧围绕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做到脱贫人员不返贫,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打造体现乡风民意的特色品牌,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同年晋宁区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干部回乡规划工作启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展开。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全区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居环境、农民收入、居住条件、生活质量都有了显著提高,呈现出不同形态、不同路径的新农村发展模式。而二街镇鲁黑村便是晋宁区推进乡村振兴为之努力的一个见证,也是一个标杆。
鲁黑村地处二街镇西南,距晋宁城区25公里。海拔2114米,辖王家庄、鲁黑村、干海孜、杨柳箐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276户,1006人。
据传清初年年间,有彝族老人阿鲁阿黑两位老者到此定居,并带领家人建设村庄,后人为纪念其为村庄开拓者,取名鲁黑庄。“鲁黑”彝语称“鲁”为龙潭;“黑”为坝塘,因村旁有一水塘得名。
鲁黑村属于典型的山区村落,过去由于交通不便、缺水等因素制约,乡村发展缓慢,村庄破败,道路崎岖,生活窘迫,农民祖祖辈辈靠荞、麦、洋芋维持着最低生活,吃粮靠返销,花钱靠救济,贫穷一直是这里的代名词,吃不饱、穿不暖、住不起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偏居一隅的小山村迎来了希望的曙光。在党的各项富民政策的扶持下,鲁黑村逐步摆脱贫穷,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村庄一点点建起来,人民群众发扬战天斗地,艰苦创业的光荣传统,兴修水利、改良土壤、改善交通,完善土地配套设施,调整种植结构,建起水浇地,发展烤烟种植,乡村经济逐步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提高,现代化家用电器、农机具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破败的房屋也被砖瓦房取代,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条件大为改善,小康路上充满希望。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深入全面推进,鲁黑村党总支带领全村群众奋发图强,驱穷逐富,根据村里发展实情和市场需要,开始发展经济价值更高的名特优经济作物,青花、荷兰豆、蓝莓、冬桃等高附加值的蔬菜、水果种植在全村推开,种植面积3000余亩,每年实现总产值1500余万元,每户群众年收入达10万余元,实现了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双提升。农业兴则村民富,随着村民逐步富裕起来,村庄面貌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一幢幢漂亮的小洋楼,夯土建筑在昔日贫穷的土地上拔地而起,昭示着鲁黑村由穷变富,正朝着更加美好的未来阔步前行。
2018年,鲁黑村紧紧抓住机遇,全力实施云南省农村综合改革乡村振兴试验试点示范项目,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鲁黑人民围绕“三村五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目标,科学谋划,群策群力,投入2600余万元,推进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大兴村庄建设打造美丽乡村;聚焦产业兴旺打造活力乡村,推进乡风文明打造文明乡村;着力生活富裕打造小康乡村;强化社会治理打造和谐乡村;实施农文旅融合打造魅力乡村。
一系列乡村振兴举措改变着鲁黑村面貌,鲁黑村先后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云南省旅游名村、云南省美丽乡村、云南省森林乡村、昆明市人居环境示范村、昆明市创业示范村等称号。
目前,一批农文旅融合的项目正在这个小山村落地,一些看好鲁黑村未来发展前景的企业加速入驻,昔日落后偏僻的山村正绽放出美丽容颜,“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画卷已徐徐展开……(供稿:段正祥 毛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