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明如何与“人间烟火”同行?温州这里给出答案!
最近,位于市区银泰百货前的“南门会市”成了人们夜间消夏的网红潮流打卡地。傍晚,市集的摊主们陆续整理摊位,摆放货品,他们拿出摊位招牌,支起折叠小桌椅。现磨的咖啡、自制的手办发卡、各地美食小吃……引得大南商圈附近的人流如“赶集”,体验不一样的潮食趣玩和城市烟火味。
而这仅是温州城区“地摊经济”的一角。光影码头、名城广场、杨府山“江南里”,近年来温州持续为“地摊经济”松绑的同时,更秉持方便群众、布局合理、监管有序的原则,思考如何让城市文明与“人间烟火”结伴同行。
(相关资料图)
“城市农夫”的摆摊生活
路边摊点亮城市“夜经济”
“姑娘,帮我做一杯鲜榨芒果汁,不要加冰”,今天是贵州姑娘佳佳(化名)在银泰百货前“南门会市”摆摊的第13天。小姑娘没有什么特别技能,因此摆摊卖起了制作难度并不高的鲜榨果汁与水果沙冰,价格从12元至38元不等。只见她熟练地将芒果去皮、取肉,放入榨汁机,将制作好的果汁装杯,插入吸管,双手捧给顾客。小姑娘说,生意好的话一个晚上有500多元的收入,但更多的时候扣去摊位费,兜里剩的钱并不多。
和贵州姑娘佳佳一样,全职宝妈刘女士也是一名专职“摆摊人”。两年前,她带着孩子从安徽老家来温州谋生。白天她会带着孩子在出租房里做一些小发卡、挂件。夜晚,她就在名城广场“海岛YEAH市”摆摊售卖。刘女士说:“摆摊的收入勉强能维持自己和孩子的日常开销,但收入不稳定。”刘女士自比“城市农夫”,晚出早归,勤勤恳恳地守着一份营生,日子虽然辛苦,但总有希望。
记者走访还获悉,随着国内疫情形势好转,“地摊经济”正重回人们的视野。如今,从城市中心到周边郊县,从商业体到公园广场,随处可见夜市繁华喧嚣的身影。除了餐饮美食外,许多小商贩开始摆摊设点,提供各种生活用品和服务,尤其是在夜市、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地摊烟火气已十分浓厚。
规范“地摊经济”
鹿城商圈先试先行有进展
如今,一个个地摊构成了城市经济活动的“毛细血管”,地摊经济在彰显烟火气的同时,也折射出一座城市的活力与包容。
早在2020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就根据《推行服务“月光经济”发展十项举措》等文件要求,对“外摆位”试点的定义和要求做了进一步的明确和细化。而作为温州主城区的鹿城,率先选取条件成熟的“公园路”“银泰商贸圈”等作为“外摆位”试点,让外摆位这条变长的“民生线”,吸引来更多新业态、新元素集聚。
今年7月20日,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又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优化鹿城区“外摆位”活动的实施意见(试行)》并将于本月25日正式实施。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城管执法科李文俊告诉记者,根据《实施意见》,“外摆范围”为城市商业综合体用地红线范围、区政府确定开展外摆活动的商业步行街及其他不影响群众生活、交通通行的公共空间。
同时,执法部门坚持“一街一策”“一场一案”要求,规范统一摊位、展篷,合理配置垃圾分类、污水处理、标识标牌及相应的休闲和绿化美化设施,切实做到规范、统一、美观、安全。李文俊说:“外摆时间放宽至24小时,住宅和其他噪声敏感建筑区周边,原则上不得超过晚间22时,具体结合居民意见调整。”
“厚爱”之余促规范
让城市文明与“人间烟火”结伴同行
城市治理,管与不管不一样。瓯海区泽霞雅苑正门前,每当夜幕降临,就有不少电动小三轮汇聚到小区外的马路上。这种“以车售卖”的方式,让这里成了“地摊美食一条街”,温州大馄饨、炭烤生蚝、贵州凉皮……各地风味小吃吸引了不少食客。
这是一个自发形成的马路夜市,属地街道未申报审批,也没有收取摊位管理费用,因此售卖商品的价格相对低廉。人们在享受马路夜市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有部分市民对摆地摊产生的生活垃圾、噪音扰民等心存质疑。家住泽霞雅苑的林女士说,缺少管理的马路夜市,经常凌晨两三点钟才收摊,有时候一次性筷子、打包盒还撒了一地。
对“马路夜市”又爱又恨的市民更提出,人间烟火气不是脏乱差的乌烟瘴气,“地摊经济”也要做到张弛有度、放管自如,既筑实民生的“里子”,又守好城市的“面子”。“人间烟火”究竟该如何做到“出摊不出格,放开不放纵”?
温州三合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认为,“地摊经济”确实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就业机会,促进市场消费,增加人们的购物乐趣。但人们在“厚爱”的同时,更要严格、规范对其的管理。只有实现管理无盲区,才能让城市文明与“人间烟火”同行。
鹿城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完善相关措施,并根据实际情况,会同相关部门,在城区合理范围内,设置更多的便民疏导点,通过“疏堵结合”方式,让烟火气持续回归的同时,实现管理规范、环境整洁、群众满意。
原标题:城市文明如何与“人间烟火”同行?温州这里给出答案!
记者夏婕妤实习生陈一心
通讯员邱明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