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非遗传承人30余载守护制扇技艺
(资料图片)
走进马鞍山市当涂县湖阳镇老街的清风扇庄工艺品坊,房子里挂满颜色各异的羽毛扇,这些羽毛扇都出自马鞍山市非遗传承人夏三红和他的爱人孙明美之手。
“有平光月、大圆月、灰汉月等品种,还有彩小圆、八卦扇……这里的扇子种类和样式有七八十种。”今年51岁的夏三红给记者介绍自己的作品。
过去,湖阳镇有“送夏”的风俗,结婚第一年夏天,女方娘家人要给男方本人及其亲人送去鹅毛制成的羽毛扇,制作羽毛扇成了当地流行的一门手艺,代代相传。
有30余年羽毛扇制作经验的夏三红夫妇,是当地这一制作技艺掌握最多、最完整的传承人。
上世纪90年代,夏三红与羽毛扇结缘。一开始,他在原湖阳羽毛制品厂电子元件分厂当机修工,分厂关停后,便被安排从事羽毛扇销售业务,并认识了做羽毛扇的孙明美,因此与羽毛扇结下了一世情缘。
“因为跑销售的缘故,对于羽毛扇制作技艺的了解越来越深,我也渐渐喜欢上了这门手艺,然后就边跑销售,边跟厂里的师傅学。”夏三红回忆道。后来,原湖阳羽毛制品厂关闭了,夏三红便与孙明美一起开了家庭羽毛扇作坊。羽扇轻摇间,30年的光阴悄然流过,羽毛扇制作也成了面临传承的老手艺。
“现在空调等家电使用较多,羽毛扇消暑降温的功能已经逐步消退,人们买羽毛扇更多是为了赏玩,也有用于装饰、演出的。”孙明美告诉记者,制成一把羽毛扇,需经过分拣、清洗、晾晒、扎把、穿丝、整形、上色、绘画、装潢、包装等十几道工序,目前还无法由机器代替,只能靠人工。
“一般上半年比较忙,我们就做一些实用性强的羽毛扇。下半年秋冬季节,扇子的需求量相对较少,我们就利用空余时间尝试做一些创新产品。”孙明美说。
如今,夏三红夫妇制作的羽毛扇作为湖阳特产,已经销往全国各地,成为当地特色文旅产品。
“因为喜欢,所以不知不觉就坚持了这么多年。”夏三红说,如今他又教会了女儿制作羽毛扇,让这门传统手艺得以传承下去。